Google 推出2024年3月核心更新及垃圾郵件政策更新

2024年3月5日, Google 宣布了一項重大的搜尋引擎核心更新,以及對其垃圾郵件政策的全面更新。這次更新旨在進一步提升搜尋結果的品質,打擊垃圾內容,並為用戶提供更加相關和有價值的資訊。對於網站管理者和內容創作者而言,必須充分了解這些更新的細節及其對 SEO 策略的影響。

Google 2024年3月核心更新

2024年3月的核心更新是 Google 為了提升搜尋結果質量而進行的一次重大更新。這次更新涉及對多個核心系統的改進,目的是更有效地識別和推薦有用的內容,同時降低那些僅為吸引點擊而製作的低質量內容的排名。 Google 強調,這次更新的一個關鍵點是利用創新的信號和方法來評估內容的有用性,這意味著沒有單一的信號或系統能夠決定內容的排名。對於網站運營者而言,這意味著應該專注於創建真正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

Google 新垃圾郵件政策

與核心更新同時, Google 也推出了新的垃圾郵件政策,針對過期域名濫用、大規模內容濫用和網站聲譽濫用等行為。這些新政策旨在打擊那些試圖通過操縱搜尋結果來提升自己網站排名的不當行為。例如,購買過期域名並在其上發布低質量內容以繼承域名先前的排名就是一種被明確禁止的行為。這些更新要求內容創作者和網站管理者更加謹慎,確保他們的做法不違反 Google 的政策。

更新後的影響

這次核心更新和垃圾郵件政策更新對搜尋結果產生了顯著影響。短期內,許多網站可能會經歷排名的波動,但長期來看,這將有助於提升搜尋結果的整體質量。網站運營者和內容創作者需要密切關注自己網站的表現,並根據 Google 提供的指南進行調整,以確保他們的內容能夠在更新後獲得良好的排名。

如何適應變化

為了適應這些更新,網站運營者和內容創作者應該專注於創建高質量、有用的內容。這意味著內容應該為用戶提供真正的價值,而不是僅僅為了搜尋引擎優化而製作。此外,遵守 Google 的垃圾郵件政策也至關重要,避免任何可能被視為操縱搜尋結果的行為。

結語

Google 的2024年3月核心更新及垃圾郵件政策更新是對其不斷努力提升搜尋結果質量的延續。透過這些更新, Google 旨在打擊低質量內容和垃圾郵件,同時獎勵那些提供有價值內容的網站。對於網站運營者和內容創作者而言,應理解這些更新並根據 Google 的指南進行適應將是成功的關鍵。

AI 大戰新紀元 Anthropic 發布次世代語言模型 Claude 3

圖片由 DALL-E 3 創作 ( Claude 3 目前仍不具備圖片生成能力,但可解析圖片)

矽谷新創公司 Anthropic 日前舉行線上活動,正式發布旗下最新一代大型語言模型 Claude 3 家族,直指成為商業界 AI 應用的新標竿。 Claude 3 家族包括三種不同規模和性能的模型,從入門級的 Claude 3 Haiku 到頂級的 Claude 3 Opus ,提供企業客戶具彈性選擇。

Claude 3 代表了 Anthropic 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據公司資料顯示, Claude 3 的準確率較前一代模型成倍提升,同時在智能能力、運算速度和可靠性等層面也有長足進步,讓企業用戶可根據不同使用案例,挑選合適的模型組合部署。

Anthropic 產品經理 Daniela Amodei (筆者註:Daniela 事實上是公司的 Co-founder & President) 表示,公司此次推出多款模型的全家桶戰略,就是要滿足企業客戶對 AI 的不同需求。她解釋:「 Claude 3 Opus 是目前最先進的大規模模型,適合處理高度複雜的推理任務; Claude 3 Sonnet 則是中階的選擇,性價比更高;而 Claude 3 Haiku 則專為需要快速回應的應用場景而生。」

走向商業化是 Anthropic 的主要發展策略。 Claude 3 家族的發布,讓企業用戶能夠透過雲端 API 或合作夥伴如 Google 雲端平台 GCP 等管道,直接部署這些大型語言模型。而定位高階的 Claude 3 Opus ,定價政策也將與實力成正比,以滿足對頂尖 AI 性能有極高需求的企業客戶。

重視 AI 安全性 平衡公眾利益與商業化

儘管走向商業化是當務之急,但 Anthropic 作為一家上市公益公司,仍將 AI 安全性和可靠度視為教條。 Amodei 強調,公司採用獨家的「 Constitutional AI 」訓練架構,透過程式化的規則約束,才得以在提升模型能力的同時,也控制住潛在風險,創造出一個既強大又可信賴的 AI 系統。

她表示:「我們深知,沒有任何一種目前的 AI 產品是完美無缺的,但 Anthropic 一直是業界在 AI 安全性這一領域的領導者。」她承諾,無論公司的商業決策如何,將永遠把安全放在第一順位。

對於前東家 OpenAI 與馬斯克( Elon Musk )的官司糾紛, Anthropic 並未多做評論,僅表示公司的宗旨就是在提升 AI 能力的同時,也讓其變得更安全可靠。顯見 Anthropic 希望在爭議中保持中立,專注於自身產品的開發。

除了科技發展, Claude 3 在商業層面同樣備受矚目。知名投資巨擘陪德沃資產( Bridgewater Associates )、企業軟體領導者 SAP 等重量級企業均已納入 Claude 的服務,用以提升內部工作效率及客戶服務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連生技醫療界龍頭機構,如達納法柏癌症研究所(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 BCW 健康集團等,也前仆後繼導入 Claude 來優化各自的業務流程。顯示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已遍及各式產業,為數位轉型注入嶄新動能。

Claude 3 可能影響就業市場

儘管 Claude 3 的到來備受企業界歡迎,但部分專家仍憂心其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 Anthropic 內部人士對此表示樂觀,認為新型 AI 系統將開創更多就業機會,取代人力的只是既有工作的一小部分重複性和簡單的任務。

而身為人工智慧新銳的 Anthropic ,對於開放式 AI ( Open AI )和封閉式 AI ( Closed AI )的爭議立場則傳遞了中立訊息。公司認為,未來的AI生態將是多種類型的模型並行競爭和合作。當企業客戶對不同應用需要選擇不同模型時,無論是開放還是封閉的訓練方式都可共存。

展望未來,隨著企業領域的數位浪潮持續擴大, AI 勢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作為最新世代的大型語言模型,Claude 3 的問世不啻是 Anthropic 向世人展示其在自然語言 AI 領域的實力和決心。未來,我們可以預期類似 Claude 的智能系統,將在工作場所、金融服務、製造業,以及其他重要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徹底改變人類工作及生活的方式。

(本文由 Claude 3 Sonnet 所創作)

Claude 3 的優缺點 (筆者評價)

優點
  1. 在一些基準測試中表現優於 GPT-4 ,例如人工評估得分更高
  2. 展現出強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能夠按照指示切換溝通風格
  3. 在拒絕不當提示方面比 ChatGPT 更加堅定
  4. 具備多模態能力,可處理圖像任務
  5. 擁有較新的知識截止日期(2023年8月)
缺點
  1. 在某些視覺推理任務上表現不佳
  2. 最大型號 Opus 的價格較為昂貴
  3. 無法渲染 latex 或 markdown 生成的表格
  4. 有些時候生成的回應比較簡短缺乏細節
  5. 在處理一些特定領域知識(如動漫)時表現遜於預期

直接複製!使用 DALL-E 3 新增的67種圖片風格,解放 AI 創作潛能 (附實例)

在當今數位藝術和設計領域,AI 的創新應用正在開創無限可能。 DALL-E 3 ,作為最新一代的 AI 圖像生成工具,大大擴展了創作者的創作潛能。無論是專業藝術家、設計師,還是業餘愛好者,都可以透過直觀的界面,輕鬆創造出令人驚艷的作品。本文我們提供了67種 DALL-E 3 最近新增的圖片風格,讓讀者更能發揮 AI 創作的潛能,並通過實例展示這些圖片風格如何被應用於實際創作中。從復古到未來主義,從寫實到超現實, DALL-E 3 的多樣化風格不僅能滿足各種美學需求,更能激發創作者的創新思維,開啟一扇通往無限創造空間的大門。讓我們一起探索 AI 藝術的新境界,感受技術革新帶來的創作自由。

風格清單

  1. 35毫米膠片 ( 35mm-film )
  2. 抽象 ( abstract )
  3. 動漫 ( anime )
  4. 藝術裝飾 ( art-deco )
  5. 新藝術 ( art-nouveau )
  6. 人造光照 ( artificial-lighting )
  7. 巴洛克 ( baroque )
  8. 黑白 ( black-and-white )
  9. 卡通 ( cartoon )
  10. 粉筆藝術 ( chalk-art )
  11. 炭筆 ( charcoal )
  12. 黏土動畫 ( claymation )
  13. 近距離 ( close-up )
  14. 漫畫書 ( comic-book )
  15. 概念藝術 ( concept-art )
  16. 蠟筆 ( crayon )
  17. 立體主義 ( cubism )
  18. 黎明 ( dawn )
  19. 數位藝術 ( digital-art )
  20. 黃昏光照 ( dusk-lighting )
  21. 荷蘭角度 ( dutch-angle )
  22. 反烏托邦 ( dystopian )
  23. 表現主義 ( expressionism )
  24. 極近距離 ( extreme-close-up )
  25. 奇幻 ( fantasy )
  26. 野獸派 ( fauvism )
  27. 毛氈 ( felt )
  28. 魚眼 ( fish-eye )
  29. 未來主義 ( futurism )
  30. 金色時刻 ( golden-hour )
  31. 哥特式 ( gothic )
  32. 塗鴉 ( graffiti )
  33. 手繪 ( hand-drawn )
  34. 高角度 ( high-angle )
  35. 高對比 ( high-contrast )
  36. 印象主義 ( impressionism )
  37. 水墨畫 ( ink-wash )
  38. 線條藝術 ( line-art )
  39. 凸版印刷 ( linocut )
  40. 低角度 ( low-angle )
  41. 極簡主義 ( minimalist )
  42. 馬賽克 ( mosaic )
  43. 運動模糊 ( motion-blur )
  44. 柔和 ( muted )
  45. 夜晚 ( night )
  46. 油畫 ( oil-painting )
  47. 粉彩 ( pastel )
  48. 鉛筆素描 ( pencil-sketch )
  49. 針孔相機 ( pinhole-camera )
  50. 像素藝術 ( pixel-art )
  51. 點彩 ( pointillism )
  52. 波普藝術 ( pop-art )
  53. 復古 ( retro )
  54. 洛可可 ( rococo )
  55. 科幻 ( scifi )
  56. 雕塑 ( sculpture )
  57. 棕褐色 ( sepia )
  58. 絲網印刷 ( silk-screen )
  59. 太陽能朋克 ( solarpunk )
  60. 蒸汽朋克 ( steampunk )
  61. 超現實主義 ( surrealism )
  62. 合成波 ( synthwave )
  63. 浮世繪 ( ukiyo-e )
  64. 維多利亞時代 ( victorian )
  65. 水彩 ( watercolor )
  66. 廣角 ( wide-angle )
  67. 木刻 ( woodcut )

創作實例

讓我們用一個簡單的 Prompt 嘗試不同的風格,讓各位讀者看看這些風格呈現的效果。

Prompt:日本美少女,新宿街頭街拍,{風格名稱}風格,HD畫質,16:9格式

35毫米膠片 ( 35mm-film )

抽象 ( abstract )

動漫 ( anime )

藝術裝飾 ( art-deco )

新藝術 ( art-nouveau )

人造光照 ( artificial-lighting )

巴洛克 ( baroque )

黑白 ( black-and-white )

卡通 ( cartoon )

粉筆藝術 ( chalk-art )

炭筆 ( charcoal )

黏土動畫 ( claymation )

近距離 ( close-up )

漫畫書 ( comic-book )

概念藝術 ( concept-art )

蠟筆 ( crayon )

立體主義 ( cubism )

黎明 ( dawn )

數位藝術 ( digital-art )

黃昏光照 ( dusk-lighting )

荷蘭角度 ( dutch-angle )

反烏托邦 ( dystopian )

表現主義 ( expressionism )

極近距離 ( extreme-close-up )

奇幻 ( fantasy )

野獸派 ( fauvism )

毛氈 ( felt )

魚眼 ( fish-eye )

未來主義 ( futurism )

金色時刻 ( golden-hour )

歌德式 ( gothic )

塗鴉 ( graffiti )

手繪 ( hand-drawn )

高角度 ( high-angle )

高對比 ( high-contrast )

印象主義 ( impressionism )

水墨畫 ( ink-wash )

線條藝術 ( line-art )

凸版印刷 ( linocut )

低角度 ( low-angle )

極簡主義 ( minimalist )

馬賽克 ( mosaic )

運動模糊 ( motion-blur )

柔和 ( muted )

夜晚 ( night )

油畫 ( oil-painting )

粉彩 ( pastel )

鉛筆素描 ( pencil-sketch )

針孔相機 ( pinhole-camera )

像素藝術 ( pixel-art )

點彩 ( pointillism )

波普藝術 ( pop-art )

復古 ( retro )

洛可可 ( rococo )

科幻 ( scifi )

雕塑 ( sculpture )

棕褐色 ( sepia )

絲網印刷 ( silk-screen )

太陽能龐克 ( solarpunk )

蒸汽龐克 ( steampunk )

超現實主義 ( surrealism )

合成波 ( synthwave )

浮世繪 ( ukiyo-e )

維多利亞時代 ( victorian )

水彩 ( watercolor )

廣角 ( wide-angle )

木刻 ( woodcut )

進一步閱讀
  1. DALL-E 3 新功能與實踐指南
  2. DALL-E 3 的角度參數及其影響
  3. DALL-E 3 中的光線參數 (下)
  4. DALL-E 3 中的光線參數 (上)
  5. 如何在 DALL-E 3 的圖片上增加文字
  6. 如何在 DALL-E 3 中將數種不同物體融合為一
  7. 如何用 Gen ID 讓 DALL-E 3 輸出相同風格的圖片
  8. GPT-4V 進階:透過 GPT-4V 讓 DALL-E 3 以文生圖創造風格近似的作品
  9. 六種適用於東方特色的 DALL-E 3 創作風格
  10. 如何利用 Negative Prompt 優化 DALL-E 3 圖像生成
  11. 如何透過修改 Seed 讓 DALL-E 3 逐步生成完美圖片

AI 在 SEO 中的崛起:2024年的策略和挑戰

在過去的18個月裡,人工智能(AI)不僅在技術領域引起了轟動,也成為了 SEO 領域和全球各地人們熱烈討論的主題。從2022年的風暴到2023年的常態,再到2024年的表現,人工智能在 SEO 策略中的角色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旨在探討人工智能如何塑造 SEO 的未來,並提供對於內容創作者、行銷人員以及 SEO 專家在新的數位景觀中應該如何適應的見解和建議。

AI 內容優化的興起

隨著 AI 技術的普及和進步,大量內容的創建和優化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不再是只有擁有龐大資源的大型內容團隊才能執行的策略,即便是小團隊也能夠利用 AI 工具大規模生產和更新內容。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個挑戰:如何在批量生產的同時,保持內容的獨特性和質量。為此,學習如何在大量內容創建中實現差異化,並確保內容能夠在搜尋引擎結果頁面(SERP)中有效執行,成為了關鍵。

人工智能驅動的競爭

隨著更多競爭者利用 AI 來優化他們的 SEO 策略,我們將見證到競爭的加劇和 SEO 排名的更頻繁變動。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利用熱門話題來創建內容變得尤為重要。相比於依賴歷史資訊,熱門話題提供了一個在新的競爭領域中取得成功的機會。

Cyborg 內容與 EEAT

在差異化和競爭對手的雙重壓力下,平衡用戶生成內容(UGC)和 AI 生成內容變得至關重要。社群的角色在內容分發和創建過程中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人們將繼續在他們信任的社區尋找答案。此外, EEAT (專家性、權威性、可信度和體驗)將成為人類主導 AI 內容創建的藍圖,突出了提供真實世界經驗的重要性。

搜尋引擎的進化

隨著 AI 內容的增多, Google 和其他搜尋引擎正在努力按類型對內容進行索引,並增加對域名年齡的重視。支柱頁面的策略性使用將對 SEO 有著重大影響,幫助組織內容,使其更容易被搜尋引擎發現和索引。

SERP 中的 AI 與人工智能工具

人工智能在 SERP 中的應用正在迅速發展,從對話式搜尋到品牌實體的影響力,都在重塑用戶如何與搜尋引擎互動。此外,隨著 AI 工具如 ChatGPT 的平台化,搜尋的對話方式將變得更加普遍,這對於長尾查詢和用戶生成內容(UGC)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會。 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義 SEO 的規則和戰略,要求從業者不斷適應和創新。隨著技術的進步,內容創作者和 SEO 專家需要學習如何利用這些新工具來優化他們的策略,同時保持內容的獨特性和質量,以在競爭激烈的數位世界中保持領先。

LinkedIn 演算法變更:推廣用戶過去的最佳貼文

LinkedIn 正在推出新的功能和演算法更新,以幫助用戶連接到更加精準的目標受眾,並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推廣他們的最佳內容。

LinkedIn 演算法的主要變化

LinkedIn的演算法更新主要集中在提升內容的長期價值和針對性。根據 Search Engine Journal 的報導, LinkedIn 正在開發一個新的「建議貼文」功能,旨在將相關內容推薦給特定受眾,即使是在內容最初分享後的幾個月或幾年。這標誌著LinkedIn對於內容分發方式的一個重大轉變,從過去的即時新聞動態,轉向更加注重內容的長期價值和目標受眾的精準匹配。

LinkedIn 表示,他們首要任務是目標價值,而不是大眾覆蓋範圍。他們解釋平台上的自然覆蓋率一直在波動,而有意義的聯繫比觀看次數或追蹤者等虛榮指標更重要。

對用戶的影響

這些變化對於數位行銷人員及 LinkedIn 創作者來說,意味著需要重新思考他們的 LinkedIn 策略。以下是幾個關鍵點:

  1. 質量優於數量:隨著 LinkedIn 更加重視長期有價值的內容,應該專注於創建能夠長時間提供價值的高質量內容,而不是頻繁發布大量低質量貼文。
  2. 針對性內容:利用 LinkedIn 新的演算法變化,創建針對特定受眾群體的內容將變得更加重要。這意味著需要深入了解目標受眾,並創建能夠引起他們興趣和反響的內容。
  3. 避免演算法「黑客技巧」: LinkedIn 警告用戶不要試圖利用所謂的演算法「黑客技巧」來提高內容的可見性。相反,應該專注於創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如何適應變化

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數位行銷人員及 LinkedIn 創作者應該:

  • 深入研究目標受眾:了解目標受眾的需求和興趣,並根據這些資訊創建內容。
  • 創建有價值的內容:專注於創建能夠長期提供價值的內容,例如專業知識分享、行業見解和有用的建議。
  • 利用多種內容格式:探索不同的內容格式,如文章、影片和圖片,以吸引不同類型的受眾。
  • 持續優化策略:根據內容的表現和受眾反饋,持續調整和優化 LinkedIn 策略。

LinkedIn 的演算法變化提供了新的機會,但也要求更加專注於創建有深度和針對性的內容。透過適應這些變化,我們將可以更有效地利用 LinkedIn 來達到行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