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作圖有著作權嗎?中國第一則案例判決出爐

近期,中國 AI 文生圖著作權第一案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得到了一審判決。法院首次確認由 AI 生成的涉案圖片構成作品屬於美術作品,原告享有對該圖片的著作權。這一判決對於 AI 生成的圖片是否具有著作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案例背景

2023年2月,原告李先生利用 Stable Diffusion 人工智能大模型,通過輸入提示詞的方式,生成了一張人物圖片,後將該圖片以「春風送來了溫柔」為名發布在某網路平台。被告劉女士在個人帳號上使用該圖片作為文章配圖發布。李先生以侵害作品署名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劉女士起訴到北京互聯網法院。

法院判決

11月27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指出,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圖片,是否體現作者的個性化表達,需要個案判斷,不能一概而論。一般來說,人們利用 Stable Diffusion 類模型生成圖片時,其所提出的需求與他人越具有差異性,對畫面元素、布局構圖描述越明確具體,越能體現出人的個性化表達。法院認為,從涉案圖片本身來看,體現出了與在先作品存在可以識別的差異性。從涉案圖片生成過程來看,原告李先生對於人物及其呈現方式等畫面元素通過提示詞進行了設計,李先生獲得了第一張圖片後,其繼續增加提示詞、修改參數,不斷調整修正,最終獲得了涉案圖片,這一調整修正過程亦體現了原告的審美選擇和個性判斷。

影片來源:新闻来了 News Daily

判決意義

這一判決對於 AI 生成的圖片是否具有著作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在判決中,法院認定涉案圖片具有獨創性,並依據著作權法和民法典作出判決。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法律訴訟中,可以將 AI 生成的圖片視為具有著作權的作品。對於用戶來說,需要注意的是:

  1. 不能未經許可開發其他作品,如自己繪製哈利波特或復仇者聯盟以此獲得流量,這對他人已有的版權是一種侵權行為。
  2. 不要未經許可使用明星肖像的 AI 模型,會有肖像權的侵權風險。
  3. 使用 AI 繪畫創作時,不能完全模仿或採用他人已有的圖片,以免觸發著作權侵權風險。

這一判決將有助於確保 AI 生成的圖片在法律保護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並為未來 AI 生成內容的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