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Google AI 搜尋( AI Overviews )的 SEO 策略

突破 Google AI 搜尋( AI Overviews )的 SEO 策略

自 2023 年推出 AI Overviews(原稱 SGE)以來,Google 搜尋逐步從傳統的連結列表轉向以生成式 AI 為核心的「答案引擎」模式。2025 年 3 月宣布 AI Mode,目前已在美國全面推出(筆者註:台灣也已正式推出 AI Overviews,但 AI Mode 可能還要等等),成為搜尋體驗中的中樞功能。

AI Overviews 已觸及超過 15 億用戶月次使用量。儘管可即時提供精準概覽,但也帶來製造廣告曝光的新管道,Google 已開始測試在 AI 回答中放置贊助內容( AI Overviews、AI Mode )。

隨著這股浪潮湧入,所有內容創作者與行銷人必須重新思考 SEO 策略:除了關鍵字排名,還須讓內容在 AI 生成回應中獲得優勢曝光。

Google AI 搜尋如何影響 SEO ,該如何面對?(中文播客)

理解 Google 的 AI 搜尋架構與動機

AI Mode vs AI Overviews:兩種不同的曝光場域

  1. AI Overviews:由 Gemini 模型生成摘要回覆,並附帶多個來源連結,用於快速解答常見查詢。
  2. AI Mode:更進階的對話式搜尋體驗,支援深入追問、多步推理及多模態輸入,並與 Gmail、地圖等產品串連。

Google 的 AI 內容整合目標

  1. 提升使用者黏著度與廣告效益
  2. 維持競爭優勢
  3. 平衡內容創作者利益

SEO 最佳化策略:在 AI 搜尋中脫穎而出

方法一:建立卓越 E‑E‑A‑T 架構,讓 Google AI「可信」

Google 強調 E‑E‑A‑T 原則( Experience, Expertise, Authoritativeness, Trustworthiness )是 AI 判斷內容可信度與引用建議的核心。

實務建議

  1. 提供實際案例分享、操作紀錄、客戶見證
  2. 作者需具備領域資歷
  3. 引用具公信力的網站
  4. 公開資料來源與研究報告

方法二:內容結構設計迎合生成式摘要框架

AI 回答常使用:

  1. 簡潔開頭摘要
  2. 條列或標題式分段
  3. 深度解說中段
  4. 資料來源引用

實務建議

  1. 開頭明確解題(40‑60字內摘要)
  2. 使用H2/H3條列分段
  3. 每段聚焦單一主題
  4. 加粗重要句子
  5. 明確引用出處(即使不外顯)

方法三:技術層面強化—Robots 標記與結構化數據

Google 提供內容控制技術以協助管理 AI 顯示範圍。

實務建議

  1. 使用 indexifembedded 控制 AI 可見性
  2. 避免 robots.txt 阻止重要內容
  3. 使用結構化數據 Schema:FAQ、HowTo、Article、Breadcrumb 等

方法四:保持內容更新與時效性

AI 對資訊時效性的要求提高,過時內容將降低顯示概率。

實務建議

  1. 為內容加註發布與更新時間
  2. 定期回顧與修訂老舊文章
  3. 標示版本與修改紀錄

方法五:多模態資料內容提升抓取價值

Google AI Mode 支援圖片、影片、表格等多媒體分析。

實務建議

  1. 圖片加 alt 屬性與說明
  2. 影片加 Rich Snippet、時間戳、上傳者資訊
  3. 表格標示 Dataset 結構與 caption

方法六:優化追問體驗,提升對話串留存機率

AI Mode 支援連續追問,讓內容可被反覆引用。

實務建議

  1. 設計 FAQ 形式的追問清單
  2. 每段末尾加入引導語句
  3. 建立話題導覽索引表

方法七:避免 AI 回應中的幻覺( hallucination )

錯誤答案會傷害信任感與網站公信力。

實務建議

  1. 明確標示資料來源
  2. 避免模糊語句(如:「研究顯示」)
  3. 提供可驗證原始資料(PDF、數據集)

方法八:主動監控與測試內容效果

Google 提供工具讓站長檢測內容在 AI 搜尋的表現。

實務建議

  1. 使用 Search Console 觀察 AI Overviews 表現
  2. 使用 URL Inspection API 驗證可抓取性
  3. 比對內容優化前後曝光差異

全方位策略總覽表格

目標維度操作要點
E‑E‑A‑T 強化作者資訊、專業資格、權威來源、真實案例
結構化內容設計摘要段落、分段標題、粗體重點、FAQ 結構
技術 SEO 優化Robots 標籤、indexifembedded、Schema 應用
資訊新鮮度加註時間、內容更新、版本紀錄
多模態支援alt 圖片、Rich Snippet 影片、Dataset 表格
防範幻覺資料明示、避免模糊句、公開來源
追問路徑設計FAQ 延伸、話題導覽、層層鋪陳
成效監控Search Console、API 工具、效果 A/B 測試

前瞻觀察與應對策略

趨勢一:AI 回答插入廣告機會增多

未來將進一步擴大 AI 中的贊助內容展現。

建議:結合關鍵字廣告與原創內容設計,提高流量轉化。

趨勢二:出版商爭取補償與授權

內容授權制度可能成為 Google 後續政策方向。

建議:評估是否提供授權或 opt-out 控制權,提前準備應對機制。

趨勢三:多模態搜尋權重提升

圖片與影片搜尋比重增高。

建議:增設圖表與影片資產,並強化語意與結構標示。

趨勢四:訊息來源「接地性( Grounding )」逐步開放控制

未來可能開放 Grounding API 控制來源資料。

建議:預研 API 使用條件與內容曝光原則,規劃私有來源保護策略。

結語

Google AI 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內容創作者若能掌握:

  1. AI 上的語意結構規則
  2. E‑E‑A‑T 的實踐方式
  3. 技術與內容雙向優化

便能在這場內容競爭中穩占一席。生成式 AI 搜尋的未來,仍可由創作者主導──前提是懂得如何與 AI 共存,並讓它替你說話。

進一步閱讀

  1. Google 搜尋引擎的 AI 革命:邁向個人化搜尋新紀元?
  2. 2025年1月 Google 搜尋質量評估器指南更新:AI 內容的影響
  3. 2024 Google 搜尋的未來:SEO 將與 AI 深度結合
  4. Google 搜尋引入生成式 AI(SGE) 重塑使用者體驗
  5. 響應式搜尋廣告全解析:Google的AI驅動廣告策略與關鍵收穫
  6. Google Ads 宣布 Gemini 模型將擴展至 Performance Max,為廣告客戶提供更強大的文字生成能力
  7. AI生成內容如何助你在Google搜尋脫穎而出:E-E-A-T與SpamBrain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