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新内容才是王道」迷思!Google 剖析應對「內容衰退」

打破「新内容才是王道」迷思!Google 剖析應對「內容衰退」

在數位時代,網站內容的生命週期不斷加速。許多網頁在發布後的點擊率和搜尋排名會隨著時間而下降,這種現象被稱為「內容衰退」( Content Decay )。面對這個問題,網站管理者常感到困擾︰是否應該不斷更新內容?舊內容就真的沒有價值了嗎?

事實上,內容變舊並不全然等於品質下降,許多內容即便已有一段歷史,但其正確性和實用性並不會因此打折。內容衰退的原因,更可能是使用者的搜尋趨勢改變,而非內容本身出了問題。

為了深入探討如何應對內容衰退,最近一期的 Google PODCAST,Google 搜尋團隊的 Lizzi Sassman 及 John Mueller 以 Google 搜尋開發者網站為例,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舊內容的。

首先,針對部落格文章, Google 的做法是保留原始內容,並在上方加入更新說明。這樣不僅維持了文章的史料價值,也能引導讀者前往最新的相關內容。畢竟,即便是被淘汰的功能或工具,其誕生背景和演變歷程,仍值得被記錄下來。

至於「長青內容」( Evergreen Content ),即那些原本預期能長期發揮價值的內容,一旦過時,可能反而會誤導讀者。此時適時下架,並提供替代方案就顯得格外重要。Google 團隊的建議是設置說明頁面,清楚交代下架原因,並引導使用者至最新的資訊。

當然,並非所有內容都需要頻繁更新。Google 工程師在節目中特別提醒,在文章中標示「最後更新日期」是一把雙面刃。如果只是修正了錯別字或連結,反而可能讓讀者誤以為文章有了重大變動。濫用關鍵字置入年份,更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危險做法。

對於活動網站和案例研究,保存時限也是一個值得斟酌的問題。Google 的建議是,活動網站可在兩年後歸檔,以兼顧參考價值和管理工作量。而案例研究則須視其討論的功能是否被淘汰,再決定是否繼續保留。

最後, Google 團隊分享了他們的祕訣︰建立內容定期審視機制。透過自動化提醒,工程師們能夠定期檢視既有內容,評估更新或汰換的需求。這不僅能確保內容品質,更能優化網站的整體使用者體驗。

面對內容衰退,網站管理者不必過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關鍵是要透過縝密的分析,判斷內容的真正價值所在。有時,適度更新能讓內容重新煥發生命力;但有時,保留「過時」的內容,反而更能彰顯其歷史意義。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建立長期的內容品質維護策略,才是應對內容衰退的不二法門。畢竟,內容價值的評判標準,終究取決於它能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為他們創造真正的價值。